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国史·世祖文皇帝本纪

  世祖承天弘道高明启运神武圣功纯仁文皇帝讳小平。四川广安人氏也。先祖自华南迁于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 皇考讳文明,皇妣曰淡氏。初孕五月,夜梦抱子升天,才不至而止。寤,以告帝父。皇考喜曰:“虽不至天,贵亦极矣。” 历是七月十二日,西元1904822日生。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皇妣怀曰:“此重整天下之主也。”寤,以语皇考。皇考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翌日上生,红光烛房中,香气经日不散。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文遍体,神智天授。 上少倜傥有大志,治于学。既长,先习四书五经,后入西洋学校。幼而好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日角龙颜,垂手过膝。 尝夜梦天开数丈,有四人□衣捧日而至,令世祖开口纳焉。及觉,腹中犹热,世祖心独负之。 皇考虽处江湖之远,其心实忧国运。时天下大乱,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生灵荼炭。内则相煎何急,外则为列强所逼。国不振,事不举,民不聊生。 皇考遂决意令帝西行法兰西,以求救国救民之道。西元1920年,帝赴法勤工俭学。 或以为于此间得遇周公恩来、赵世炎。上始知马列达道,大悦。于西元1922年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复于西元1924年入中国共产党。 然上革命之道,法兰西政府所不容,欲不利与上。上遂于西元192617日东奔苏联。 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得马列主义真意。
  西元192671日北伐役起,国运突变。时西北侯忠勇将军冯玉祥赴苏请援。苏助以物资、谋士,上亦居其列。西元1926年底,上归国。19272月抵西安。为西北侯忠勇将军冯玉祥幕中从事。然西元1927412日,违命侯蒋公介石于沪起四一二之变,另立政府。6月上避祸之武汉。715日跳梁侯汪精卫首倡“分共”。北伐之役遂息焉。国共亦成决裂。
87日之汉口,与中央紧急之会,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年为中共中央钦差代表之广西,会张云逸等起事于百色、龙州,创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及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 圆月不常,朝露难寸。时李立叁执掌中央,倡后世所谓之“李立叁路线”。上力谏不得,兴无名之师,连战连败,沥血竭心之所得,一朝尽去,遂奔江西井冈山,投太祖毛泽东。 然世事难料,立叁去,而王明兴。太祖及上皆为奸佞所不容,失势赋闲。违命侯蒋公介石唯以太祖为惧,遂于此时兴兵伐共,屡战屡胜,中央呈覆亡之势。周公恩来会朱公德、王公稼祥、刘公少奇、张公闻天,重正太祖之位,上亦天
日重见。 苏区倾倒,太祖帅部披荆斩棘,历不世之难,西迁陕北。
  倭寇乱华,太祖建统一战线,联违命侯蒋公介石,历时八载,平之。是时也,帝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为129师政治委员。得遇刘公伯承。共创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 西元1945年,倭寇降。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违命侯蒋公介石有席卷天下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太祖乃修德治民,振长策而御宇内,凡四载混一天下。 当是时也,上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增兵添将,秣马厉兵,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总揽全局淮海、渡江二役,克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军华东、中南、西南各省19499月诸将相共请尊太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1952年上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1954年迁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迁国防
委员会副主席。1955特进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年审时度势于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大阐治国之术,然为太祖所不喜。 太祖建“中央文革小组”,开文化大革命之事。主席自为组长,以江青为代组长,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佐之,号曰“四人帮”,海内学者多嫉之若仇。自文革始,九土骚然,万事停顿,古迹湮灭,天下名士扫地无余矣。然实为去刘少奇耳。 太祖春秋已高,游刃于政务已成明日黄花,江青、林彪遂窃权柄。
  太祖故人多所谪迁,上亦不免。 副主席林彪反,谋为大逆未果。周丞相察之,以告,请诛之。主席叹曰:“天必下雨,女必嫁人,由彼去哉!”十叁日,林彪携妻子出亡苏联,即日死于漠北道上。文革之气丧焉。
  1973 年周公恩来病笃,请以上代之。太祖遂以上为副总理。19744月上出使联合国。 周公恩来病入膏肓,已成不治。上奉太祖之命主党及政府之事。
  1975 1月迁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始拨乱反正,结怨于江青集团。 未几,周公恩来薨,万民同悲,“四五”事起,江青等构谗于太祖前,太祖震怒,免上为庶人。
  197699日太祖龙驭上宾,托国事于华公国锋。华公承太祖遗旨,谐大元帅叶剑英等,堪平江青之乱。
  1977 7月上复职,迁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时国家多难,宗派之争日嚣尘上。积弊因袭,道路之间愈演愈烈。唯上顺天意人愿,以富民强国为国是中心。上威信日隆,推戴之人日广。
  1980年至1981年诏叁法司平冤狱,审乱党。
  1980116日上于中共中央召集干部会议提出80年代叁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9816月,华公国锋禅位于上。
  上以七旬高龄,总理国政,殚精竭虑,日夜以黎民为念,惩太祖暮年之弊,不以党争为重。内兴功利,以商为本;外交诸国,结援四方。首倡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天下至理。十数年间天下大治。开后世之风,领万世之潮。受禅后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诏,定太祖名位,以安民心 上怀混一四海、包举九洲之心,以之为天下计,首倡“一国两治”。9月叶元帅剑英论“九点方针”,昭明上意。
  19841219日及1987413日,上力主先后与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订《关于
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911月禅位于江。
  1992年春惩国是多贰于意,遂托巡幸江南,广布治国之道,以明经济之重,史称“邓小平南巡讲话”。 诏略曰:“革命为解放生产力,改革亦然。社会主义之本质即为此,后方可至于均平。以“一心两点”为万世不拔之基。以利国利民为立国之大本。避其两端,执中守一。事理兼顾,使黔首归心。举贤任能,不殉私情。” 此诏出而民心振,国是有可循之则。后十年中华举。
  1997219日上于京宾天。
  临崩,诏曰:“人生天地之间,禀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有生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处必然之理,修短之间,何足多恨。朕虽不德,未尝不以此自晓。今乃命也,夫复何言!诸公及在朝卿大夫士、军中大小督将军人等,并立勋效,积有年载;辅翼太祖,成我今日中华,令朕缵承大业,处万乘之上。此上不负太祖,下不负朕躬。朕得启手启足,从先帝于地下,实无恨于心矣。所可恨者,朕享大位,可谓有年矣,不能使政化修理,黎庶丰足;九州未一,二方犹梗,顾此恨恨,目用不瞑。唯冀诸公协和为心,勉力相劝,勿忘太祖遗志,提挈后人。朕虽没九泉,形骸不朽。 夫人贵有始终,公等辅朕躬,可谓有始矣。若克念政道,顾其艰难,辅邕以主天下者,可谓有终矣。哀死事生,人臣大节,公等可思念此言,令万代称叹。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凡是器用,皆无雕刻。身终之日,岂容违弃此好。丧事所须,务从俭约,敛以时服。且厚葬伤生,圣人所诫。凡百官司,勿异朕意。四方州镇使到,各令叁日哭。哭讫,权辟凶服,还以素服从事,待大例除。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辄奔赴阙庭。礼有通塞随时之义,葬讫,内外悉除服从吉。一令如平常也,勿效金正日无知小儿,为寰宇所讥。” 世祖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正所谓“龙德在田,奇表见异,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
  为治总大体,以富国为先。至于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经驭军众,法令严肃,临敌制胜,策出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听断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性周给,每有文教,常殷勤款悉。指事论心,不尚绮靡。擢人授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乃至拔于□养;有虚声无实者,稀见任用。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叁爵。居家如官。仁恕爱士。 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善属文,词彩温丽,有《邓小平文选》叁卷。
  史臣曰:孙卿有言:“圣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汉高神武骏圣,观秦氏东游,盖是雅多大言,非始自知天命;光武闻少公之论谶,亦特一时之笑语;魏武初起义兵,所期“征西”之墓;晋宣不内迫曹爽,岂有定霸浮桥?世祖咸皆一世推雄,卒开鼎祚。 赞曰:於皇世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渊。韶岭歇□,彭派澄波。威承景历,肃御金科。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宁和。用下以才,镇民以德。端己雄□,君临尊默。苞括四海,大造家国。

国史·太祖武皇帝本纪

  本朝太祖毛姓,讳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氏也。其寿诞之日为西夷之圣诞日。太祖少有大志。未冠之时即作《咏蛙诗》,以述其志。及少壮,游学长沙,师从杨昌济,后入京,供职京师太学藏书阁,问学于鸿儒陈仲甫、胡适之、李守常等。适之昔日留学于美夷,恃才傲物,因太祖未忝科名,适之甚轻之。适之门生傅斯年、罗家纶之辈亦甚轻太祖。后太祖一统天下,欲灭群儒,盖因此三人故耳。当是之时,太祖受仲甫命,返湘结党,得仲甫提携,得以拜见前朝太祖孙公逸仙,官侍读学士。
  前朝太祖崩时,前朝武厉帝蒋公中正(字介石)为大司马将军,阴结其党,欲灭太祖党人。太祖谏以兵击之,仲甫不许,武厉得以蓄积羽翼,民朝十六年武厉帝于松沪、前朝摄政王汪公精卫于江夏、顶天扶朝纲靖胡侯许公克详于长沙大杀太祖党人。是为“四·一二事变”、“七·一五事变”及“马日事变”。是年八月七日,太祖党人会于汉口共商之。太祖怒曰:“帝业皆从长戈出!”此乃“八七会议”是也!太祖素有伟略,曾著词以明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傲视群雄。八月太祖受命返湘,策反南军卢德铭部,九月九日兴兵起事,史日:“秋收起义”。围长沙,不克,败走江西。军至三湾,太祖重编余部,至队官皆有太祖之党人监军,此为“三湾改编”。太祖据井岗,与朱武胜公所部合兵,史日:“井岗会师”。屡败官军,威名远扬,号“朱毛军”。武厉怒,令江西巡府鲁涤平统兵十万进剿,太祖诱敌深入,引兵击之,涤平败,太祖擒官军先锋总兵张辉瓒。武厉闻信,令兵部尚书何应钦统兵二十万进剿,太祖大败之。武厉益恐,统兵三十万再战,又败于太祖。
  一载余,武厉又率五十万劲旅进剿。时太祖因党争,被削兵权,虚职赋闲。官军犯境,红朝震恐,朱武公与周文正公掌兵权,问计于太祖,太祖从容授奇计再破官军。武厉败绩,再整旗鼓,以西夷部番将参赞军机,以百万之众犯境。
   时自俄狄归国之儒生博古等辈摄政,番将李德与周文正公参赞军机,博古一儒生耳,挟俄狄酋斯大林之威,夺太祖兵权,唯俄狄之命是从,事无巨细,皆听命于李德。
   李德辈纸上谈兵,屡战屡败。引兵西走,兵渡湘水,不足三万,众将皆恶李德。兵至遵义,诸将议政,太祖之威,众人咸服。周文正、朱武胜公皆附之,夺博古、李德兵权,太祖得以再统雄兵。太祖率余部,转战滇、黔、川诸省。过雪山,与光录大夫、骠骑大将军张国焘部合兵,国焘忌太祖之职居其右,心嫉之,欲害太祖,镇西大将军叶剑英闻信,间道驰告太祖,太祖乃得脱。后太祖赞之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乃见其时形势之凶险、太祖之困厄。国焘部将正掌率陈昌浩欲引兵击太祖,平胡将军徐向前拍案而起,国焘、昌浩乃罢。
  太祖军于民朝二十四年入陕,据陕北以抗官军。官军进剿,屡败于太祖。太祖令徐向前率所部西征,败于西北回军,丧师数万,向前等仅以身脱。丙子双十二,太祖及周文正公策反满洲王张公学良、陕西镇守使杨公虎城兵谏,囚武厉,史日:“长安事变”。太祖使周文正公谒武厉,晓以大义,武厉乃罢兵。民朝二十六年夏,倭寇兵临幽云十六州寻衅,幽州节度使宋与寇战,不克,倭寇陷幽云十六州。太祖令周文正公再谒武厉,武厉许以招安:北军三万余朱、彭为帅;南军两万余叶、项为帅;两军均受太祖节制。合官军与倭寇血战八年,民朝三十四年倭寇败降,太祖与周文正赴陪都谒武厉,共商国事。
  民朝三十五年兵火再起,官军伐太祖。太祖令大将军林、罗取满洲;世祖邓公小平与大将军刘取中原;大将军陈、粟取华东;大将军彭取西北;大将军聂取幽燕。诸军屡败官军。民朝三十七年大将军林、罗与官军战于满洲,大破之,尽占满洲城池。世祖、大将军刘与陈、粟部合兵大破官军于徐蚌,陈兵长江,京师震恐,武厉难眠。林、罗入关与大将军聂合兵,合围幽州,幽州节度使傅作义降。大将军彭横扫西北,兵临西域,太祖移驾幽州,以之为都,改称北京,北方遂定。民朝乞和,太祖不许,令世祖与刘、陈、粟诸将合百万众,渡长江,取金陵。以陈、粟取华东,林、罗取华中,世祖与大将军刘取西南。诸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官军尽溃不成军。太祖以世祖为西南节度使,以图吐蕃。
  武厉败走东海夷州,据金马澎湖以抗王化。太祖元年(民朝三十八年十月一日),建号帝王、威慑群雄。太祖及群臣登天安门,诏告天下改元公历、大封诸侯、定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鼎九州,君临八方。
  初,倭寇败降,西夷美利坚助武厉以军资,以抗王师。太祖怒,斥之曰:美帝国主义咸为纸老虎。太祖于元年作《别了,司徒雷登》以讽美夷。
  太祖二年高丽内乱,南高丽乞师美夷,美夷合西夷十五部落号称“联合国军”进兵北高丽,势如破竹,北高丽溃不成军。酋帅麦克阿瑟狂言饮马鸭绿江。
   北高丽酋长金日成乞师天朝,太祖令西北王彭公德怀为征东大元帅加太子太保、假节、赏穿黄马褂,太子岸英监军。统兵二十万东征。彭公与之战,大破之。太祖三年,太子阵亡,太祖大怒,令彭公进兵,美夷乞和,太祖不许。彭公乃与之战,五战五捷,斩酋帅沃克,天下皆慑于太祖之威。太祖五年,彭公平美夷于高丽,于板门店签《停战协议》,得胜班师还朝。太祖初年,帝与周文正公巡幸北狄俄罗斯,与狄酋王斯大林盟誓,约为兄弟之邦。
  国经战乱,百废待兴,太祖以刘殇公少奇为太师摄政王,周文正公为相国,免天下钱粮,与民修养。世祖平定西南,传檄吐蕃,吐蕃降。征西将军王震,进兵西域,前朝西域督护陶峙岳降。太祖令官军平寇,前朝余孽溃散。
  太祖行“三反”、“五反”,斩天津知府刘青山、河北布政使张子善等以清吏治,天下安定。太祖九年,行“反右”之策,太祖定奇计曰:“引蛇出洞”。初令天下无论军民妇孺皆可谏国事,言政弊。后将直言者尽数收监,交有司论罪。天下儒生皆不敢以古讽今、枉谈国事。行“大跃进”,民不聊生、饿殍千里,三年饿毙两千余万口。俄狄发难,令翰林作文与俄狄论战。后大会诸侯于庐山,大司马领兵部尚书彭公德怀谏万言书,太祖大怒,黜彭公,以林幽公彪代之。野有功高震主,鸟尽弓藏之议。当此之时,吐蕃达赖阴兵起事,太祖令军平之,达赖间道天竺,吐蕃遂定。天竺、俄狄入寇,太祖大破之,天下皆慑于太祖之天威。
  太祖十二年,天下饥荒,太祖与群臣皆不食肉,以示与民共苦。会诸侯于京,曰七千人大会,太祖下罪己诏。储君刘殇公曰:“此乃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太祖甚不悦,始有废储之意。
  太祖十七年,江后令大学士姚文元作《评海瑞罢官》,文革始起。太祖曰:“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太祖十八年(太祖武皇帝文革元年)天下大乱,太祖于五月十六日下诏,改元“文革”。林庄幽公赞太祖曰:“大海航行靠舵手,陛下一句顶一万句”云云,令天下无论妇孺老幼皆习太祖之语录,舞忠字舞,每日晨起为太祖作“三忠于”、“四无限”,各家均供奉太祖之像,各地为太祖立生祠。有卑鄙之人作歌曰:“爹亲娘亲不如太祖亲”。太祖大喜,遂立林公为储君,封摄政王,出入免跪拜。上千万红卫兵于天安门八次拜谒太祖,自称为太祖之“红小鬼”并泣血恳告:誓死捍卫伟大英明之太祖及无产阶级之革命路线。自林庄幽公、周相国等以下诸臣民皆顿首叩拜,山呼万岁。太祖颁挟书律、妖言令、罢科举、焚诸子书、禁百家言。以共产之学为国学,以愚黔首。臣民偶语诗书、以古讽今者,或弃市,或收监,或黥为城旦。太祖名为文革,实为剪灭功臣之意。开国初,太祖以高岗为满洲王,饶漱石为华东王,刘伯承为西南王,林彪为中南王,彭德怀为西北王,诸王势力,人莫能及。
  太祖始行削藩策,废高、饶,以林、彭、刘等主军机,因功臣俱在,太祖甚忌之,故先废高、饶,再黜彭公,又以文革为名,阴使江后与林庄幽公结党戮功臣,摄政王刘殇公请乞骸骨,太祖不许,后杀刘殇公于开封,密不发丧。
  十年大乱,计杀功臣名将贺、彭等无算。京师大兴县灭四类分子,满门抄斩数十户。广西民杀逆党,人相食。红色恐怖,人皆股栗。走“五七道路”,行“上山下乡”,使万民妻离子散,荒废学业,此皆太祖之大恶也。
  文革六年,再会诸侯于庐山,林公摄政王令大学士陈伯达谏,欲加太祖尊号并称太祖“天才”,以正国本、号令天下,太祖不许,乃有废储之意。摄政王林庄幽公不得已谋叛,欲弑太祖。太祖察知,遂南巡大会诸侯,并遥令周文正公平叛。林公见事发,遂北逃,终与王妃叶群、王世子立果及随侍禁卫亲兵九人折戟沉沙、殒命匈奴。周文正公闻之大恸,太祖亦重疾加身。呜呼!一夫作难而庙堂动。天之过?人之错?
  太祖即诏上海知府王洪文入京,加王爵,欲立为储君。因周相国、朱太师等勋臣力谏乃罢。后王洪文与江后、左丞相张春桥、大学士姚文元等结党,号为“四人帮”四人受太祖衣带密诏,或矫诏残害忠良,朝野共恶此四人。
  文革十一年,满洲天降陨石。俄而,相国周文正公薨,天下悲泣,京师万民送葬。十里长街,哭不绝声。是年四月,京师百姓进言,请加周相国尊号,配享太庙。江后不许,引发清明京师民变,江后与皇侄远新进谗言。太祖以为世祖所谋,黜世祖。七月,地大震于唐山,丧丁二十余万口。未几,太师朱武胜公薨。太祖自林庄幽公之乱后,龙体日衰。文革十一年,天降星雨于吉林,民以为上将归天,人心惶惶。太祖废世祖职,以右丞相华国锋为储君,赐遗诏曰:“尔办事,朕放心”。以大司马领兵部尚书衔、平乱大将军叶剑英为辅政王,仿刘蜀主托孤之意,委政于叶公。
  九月九日太祖驾崩于寝宫,寿八十三。天下色变,亿万臣民俱悲,如丧考妣。废帝国锋葬太祖于天安门前,号曰:至圣革命真龙伟大导师领袖统帅舵手太祖武皇帝。太祖文韬武略,历代帝王所不及也。太祖文传于《太祖选集》、《太祖文集》、《太祖军事文集》及《太祖语录》,诗存于《太祖诗词选》,皆官修定稿。
  太祖后三人,杨后开慧,为太祖结发妻,因太祖起事,亡于前朝。贺后子珍,因不敬之罪,贬为庶民。李后云鹤又称江青,因阴结其党,欲废储君华国锋,效武则天事,为大司马辅政王叶公所废,后自缢于室。太子岸英,皇子岸青、岸龙为杨后所生,公主李讷为李后所生,公主李敏为贺后所生。太子岸英阵亡,岸龙早夭,起事之时,又有子女数人,失于乱中,不知所终。皇子岸青、公主李讷、李敏均为官,皇孙新宇,举进士,入翰林,供职太学。
  太祖开国建基,平叛攘外,富国强民,令昔日窥视天朝之西夷为之侧目,始此,我天朝国力蒸蒸日上,日显华夏复兴之曙光。此皆拜太祖亲民勤政之功也。
   太祖词云:“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至今为天下志士推崇倍至。
  论曰:吾本世间迷途小书童,诚惶诚恐,效董狐作良史,太史公作史记,斗胆为太祖作传。才疏学浅,无生花之笔。鄙陋之文难登大雅,故现于网络。太祖在位二十八年,名震寰宇!并与前朝思宗武厉皇帝共逐倭奴,雪中华百年之耻。后太祖一统大业,击退美夷,沙俄、天竺、南越诸国,扬我大汉之威。奈何太祖行事尤效汉高、明祖,除异己、戮功臣、兴文字狱、使民不聊生,天下再乱。然太祖坚持学、医、水利等公共福利由朝廷承担,不加民捐,至今为民所念。功首罪魁非两人,流芳遗臭本一身!太祖之功过尽在民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国史·马克思恩格斯本纪第一

  立道创教阐幽述微共产大真人马克思,讳卡尔,西夷德意志人也。生于嘉庆二十三年。父讳亨利希,以讼师为业。马氏幼而好学不倦,有鸿鹄之志。及长,入波恩大学,习律法,研百家,尤精德意志鸿儒黑格尔氏之学。
  道光二十一年,卒业。二十二年,入莱茵报馆。时德意志诸侯林立,而普鲁士最强,有一统之心,丞相名俾斯麦者,以铁血治国领军,禁毁百家之说,钳民之口以备乱党,二十三年乃禁莱茵报。马氏乃避祸乡间,娶威斯特华伦氏女名燕妮者。继而迁居法兰西国,与同志者撰德法年鉴。法兰西国自乾嘉以来,多革命之事,朝野变乱不居,西夷各国乱党头领,咸集于此。
  二十五年,法兰西国逐马氏,乃迁居比利时国,后乃漂流诸国而不见容,概马氏倡无产劳力者举义,且言辞犀利,诸国惧之甚矣。马氏有言曰:世间无产之士,合众焉!又曰:吾人必得天下也,所失者惟枷锁而已矣。
  二十八年,马氏抵英吉利国,后遂定居伦敦,以著述为业。西夷自康雍以来,倡产业革命,用机器之力,国家日富,而劳力者生计日窘。马氏睹之,哀之,思之,乃悟天地人之道。天道曰辩证唯物主义,曰心随物动,又曰动者乃永存之律,宇宙之物未有不动者也。地道曰历史唯物主义,曰民生为人间之根本,生产之力乃教化之源,生产之力变之,则礼教律法未尝有不变之理也。人道曰剩余价值学说,谓劳力者所产众于所得,差者名之剩余价值,入于有产者囊中也,此劳力者所以贫也。三道毕,乃设科学共产主义之教而兴之。共产为教,倡革命,废剥削,天下震惊。
  光绪九年,卒。马氏生时多流徙,无以为业,赖同道济之,中以恩格斯氏出力最多。马氏之说,后广传天下,西夷莫能用,而北狄罗刹行之以立国,又传之中华,乃为国朝开国之教。国朝诸业皆尊之。
  
  卫道护法宏德共产大真人恩格斯,讳弗里德里希,西夷德意志人也。生于嘉庆二十五年。恩氏家资甚厚,于西夷多国具有产业。少时父命从商,氏厌之。道光二十一年,游学柏林,习黑格尔之学,颇有扬弃之得。二十二年,赴英吉利经营,闲时访赤贫无产之户,心慕马氏之学。二十四年,访马氏于巴黎,自此乃追随之。
  道咸以降,西夷无产者日众,而生计日窘,号呼之声不绝于野。各国多类马氏、恩氏者,思聚众以举事也,乃彼此联络,同气连枝。众皆尊马氏为首领,恩氏颇有功焉。
光绪九年,马氏卒,恩氏乃收其遗稿,宏其遗教。共产之教得以为继,多赖恩氏之功。光绪二十一年卒。

  论曰:马氏、恩氏者,生非中华之人,亦未尝一日临于华土。其道其说,东渡来华,事在民国初年,国朝先驱李大钊,太祖武皇帝、周文正公等,俱服膺其道,兴共产之教于中华,百战而立国。则两氏遂非我国之人,其功于国朝者莫大焉,是以入国朝之史,其行传生平,多有详载之籍,此则略述而已。或曰,两氏之说,共产之教,一变于罗刹,再变于中华,殊非其原旨,且国朝之策,数年一易,于今则乱象纷呈。又谓国朝无产之士不聊生,其状有甚于二氏之时也,奚谓之以共产之教立国云?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6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