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预言:IBM的衰亡

自从郭士纳上世纪末将IBM从亏损中挽救出来之后,就再没有人敢质疑IBM的经营策略,同时这一所谓让大象跳舞的方法被很多公司奉为经典,即使在这一轮经济危机当中,很多公司陷于亏损破产的边缘,而IBM似乎还正如日中天,就更加确立了“服务与软件”方法的神圣性。

其实我们揭开IBM所谓服务与软件的画皮,这里面有很多虚伪的成分,短时间之内它不会暴露,但终归会暴露。

首先说软件,IBM一直标榜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从来如此,它从来不曾说过它的软件比不上别人的,但恰恰相反,提到软件,人们会首先想到微软,其次是Oracle,没有人会提IBM。IBM很不服气,即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IBM的软件销售额也远超过微软,但人们依然不认为IBM是软件公司,几乎和我聊过天的每一个IBM销售人员都会“更正我的一个谬误”:IBM才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否认过IBM的软件销售额是全世界最大的,但这并不说明IBM“是”软件公司。道理有几个:第一,IBM的软件销售份额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大型主机,而这些大型主机是我们普通人平常从来接触不到的,它们存放在哪里?在气象台,在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厚重的机房墙壁之后,这些主机的硬件价格惊人,运行在它之上的所谓软件,IBM给它作的价也是极其巨大的,而在这一行业没有竞争,因为能够接触这些机器的人是如此之少,除了IBM以外,没有别的公司会在这上面开发商业软件。既然硬件和软件都是由IBM一手包办,那么这一块软件的价格可以由IBM随意制定,它可以说硬件价格是一千万美元,而软件价格是一美元,也可以说硬件价格是一美元,而软件价格是一千万美元,反正不可能有人只买硬件不买软件,也不可能只买软件不买硬件。第二,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来源都是人的大脑,当二者密不可分的时候,单独谈论软件其实毫无意义。一般认为Intel是硬件公司,但实际上Intel的相当部分利润来自于人的大脑的设计,而不是砂子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ntel其实也是软件公司。Motorola是生产手机的,但Motorola的历届CEO都反复强调Motorola其实是一家软件公司,因为公司里70%以上的工程师都是软件工程师。所以“软件”这个词就是指的人的大脑,硬件指的是无生命的砂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世界所有的IT产业公司都是软件公司。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分的话,微软这样的公司是生产可以运行在不同厂家电脑之上的软件的,它是兼容软件公司,而其它公司,象IBM,Intel和Motorola这样的公司它们的软件只能运行或者容纳在自己家的固体之内,它们是专用软件公司。在兼容软件行业,IBM绝对不是行业的老大,微软才是,所以微软是人们常说的“软件”公司,而IBM不是。

下面我要来谈一下IBM软件的消亡。从郭士纳起,IBM公司因为要转型做“软件”,也就是上面谈到的“兼容软件”,收购了不算太多家公司,主要包括Lotus,Rational,同时IBM自己也开发了一些软件,主要是Websphere,同时再加上以前的DB2,后来又收购了Informix。这些策略有些是成功的,所以构成了IBM表面上的恢宏,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Lotus自从被IBM收购之后,在早期随着IBM的主机搭售,确实骗了不少钱,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和IBM早年的销售模式完全一样,卖硬件搭软件。但由于Lotus本身的使用不便,很多公司最后彻底放弃了该软件,从进入21世纪起,已经鲜少有公司专门买Lotus软件的,连IBM自己内部最后都被迫放弃强制员必须使用Lotus的规定。Rational公司的产品主要是用于大型软件公司的版本控制管理等,但它高昂的售价吓退了广大买家,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完全败给了开源免费的CVS,当然Rational依然卖的不错,原因:硬件搭软件卖,对于银行证券业来说,如果买主机是IBM的话,那么搭上一套Rational成了必然的选择。其实几个不类举了,都是类似的模式硬件搭软件卖。如果你能找出一家客户来说不买IBM的硬件而只买IBM的软件的,那真成了珍稀动物。如果把IBM的硬件剥离,比比看IBM和微软,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软件公司?

而即使是这种靠硬件搭软件的销售模式,在不远的将来也会面临严重的危机,因为大型主机本身就面临不可测的危险。首先是这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将使全球大企业面临严重的困难,事实上这种大企业的运作模式本身就不是天经地义的,跨国公司的诞生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情,这一次金融危机就是对于这种大企业运营模式的一种拷问,先是金融机构陷入破产境地,虽然暂时被政府接管,但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次是生产汽车的制造业陷入困难,同为制造业的IT行业也开始接连亏损,金融行业的事情先放一边,主要看制造业:制造业是否必须要靠大公司,或者要靠“这么大”的公司?这些大公司更主要的是通过贸易而不是制造获取了巨额利润,所以金融危机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公司,那么未来的社会是否依然要保持这种模式,我认为不太可能,否则就连这一次危机都走不出去。大公司似乎天然就与创新相绝缘,在未来的制造业里,除非大公司能保持比小公司还好的创新性,否则没有理由做大。而对于IBM来说,由于企业的小型化,对于大型主机的需求将越来越少,所以再想靠销售大型主机搭售软件的模式谋生存显然不太可能,但大型主机并非彻底没有市场,而是市场会逐渐缩小,直到最后缩减成一个很小的部门。第二,网络和云计算的逐渐成熟也将驱逐大型主机,IBM虽然也在极力想加入这一领域的竞争,但显然云计算是穷人的专利,而不是获取暴利的天堂。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是平民的暴动,无数台小的PC通过连结起来的网络攻陷了IBM大型主机的巴士底狱,谁能领导这些暴民?是出身于平民的罗伯斯庇尔而不是衔着金钥匙诞生的路易十六。离开了大型主机的IBM软件还能活多久?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我们还需要时间等待,等待这场革命最终彻底榨干IBM身上的最后一滴血。

再来谈谈服务。这是IBM除了软件之外屡次反复强调的另外一根救命稻草。关于IBM的服务的理念基本是这样的:比如你是一家金融机构或者大型跨国企业(这里依然没有逃脱我们上面谈到的大公司概念),你买了IBM的硬件,并且买了IBM的软件,但关于这些硬件和软件之间互相如何搭配的问题,你需要有专家来帮你解释;或者你并没有买IBM的硬件和软件,但是你可能想花巨资买这么一套系统,那么在这样的系统当中你应该买什么样的硬件,应该买什么样的软件,你需要有一个人帮你来规划,那么这个就是服务。理论上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你既不买IBM的硬件,也不买IBM的软件,但依然可以购买IBM的服务,让IBM的专家来帮你规划你的系统,那么这就是一种“纯服务”,也是IBM的服务部门努力的方向。因为不论是做硬件还是做软件都是付出艰辛的劳动,而咨询业的人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坐地来财,IBM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自己可以什么硬件也不用生产,什么软件也不用生产,而就靠纯服务来骗钱。这个纯服务建立的一个理论依据就是:随着IT行业软硬件以及网络的逐渐复杂化,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弄得懂这里面的所有关节,就象只有专门的律师才能处理法律事务,专门的医生才能处理疑难杂症一样,那么IT业也需要有这样专门的服务人员甚至服务团队来处理这样复杂多变的IT环境。但IT业与法律业和医疗业有明显的不同,IT业归根结底是一个制造业,它所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供人类使用的,是一种人造品,对于任何的人造品,使用者终归会了解它。当然,如果你是这个人造品的制造者,你有足够的权威来为我提供“服务”,给我讲解,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产品。但是如果你并不制造它,我凭什么要相信你?医生并不如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更了解某种特定的医疗设备,但是医生处理的是人,选择用什么样的医疗设备因人而异。IBM有多了解每个被它服务的企业?连麦肯锡这样的专业的企业服务公司尚且谈不到对每个公司的内疾了如指掌,更何况IBM这样以IT制造业起家的公司?其实早年间IBM曾经提过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就是从所有的硬件到软件都使用IBM公司的产品,从服务器到PC机全部用IBM的产品,这样IBM的“服务”有所依托,反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自从IBM把PC部门出售之后,这一“一揽子解决方案”不复存在,而由于PC的出售,导致PC服务器销售也开始下滑,现在IBM又在寻求出售服务器业务,如果把所有硬件业务都剥离了,谁会来买IBM的“纯服务”?或者这样的“纯服务”可否支撑起如IBM现在这样体积庞大的公司?当然,社会分工是社会前进的方向,随着公司小型化的趋势,如果IBM真愿意转型作“纯服务”的话,它应该缩小到现在十分之一甚至更小的规模,但那就不是能跳舞的“大象”,而应该是能跳舞的小猴子。

目前,在一片风声鹤唳之中,IBM还在盈利,但我预言,就在我们眼睛可见的十年之内,IBM必将开始衰亡,因为世界不需要大象似的服务公司。